浙江某家具生产销售企业租赁
用户特性及需求:
用户已有近40年历史,老早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产品除国内以外,还远销美欧日韩等国家地区,随着竞争的激烈,做好国内市场同时对国外客户、跨境电商、海外直播平台,国外服务站点等多维度都有了更多的需求;
在产业布局、区域规划、产品研发、采购、生产、制造、销售、仓储、运输、售后整体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都需要IT系统的深度支持,更因各地各国法律法规,文化习俗等的差异随时可能需要作出必要的调整;
总部及生产端的IT系统故障修复周期不定,需要层层审批,各个区域负责人各自有自己的思路及处理方式,终端故障,网络故障,安防系统故障,甚至生产线上故障;
海外办公室与公司的邮件收发、文件传输不定期,不定时可能出现各种状况,通过各种方式处理一直未能达到满意状态;
自建跨境电商业务进展缓慢,直播平台出现各种状况,网络问题是原因之一;
原IT管理队伍庞大,好几十人,基本在各自办公区域服务或者子系统的所属区域活动,比如总部10来个人的IT部门,几个人负责终端的运维,只是负责解决一些操作问题及软件故障,硬件故障只能报修等审批,然后等供应商或者服务商处理;
自主开发的应用软件负责人有多位,有的是企业招聘,有的是供应商外派的,个人只管个人部分;
如果终端用户报修,那么找到a,可能a说不是他的问题需要找b,b反驳不一定是他的问题,需要证明了是他的问题才来找他,最后还是需要领导来协调处理,这种做法,从态度的角度出发解决不了问题,但从职责出发,我负责我的事情没有毛病;
1) 整体规划
It管理架构
裁撤IT运维团队,保留精简后软件开发团队,以ITACME为主导调研提出的整改方案做调整;
所有业务上云,办公区域只保留总部存储服务器,用于一些存档资料的存储;
终端设备全部折价出售给ITACME,再向ITACME租赁所有IT设备;
各类IT类耗材由ITACME统一提供;
网络架构
云端部署SD-WAN服务器(国内服务商),连接总部及各个生产基地、物流、仓储办公区域;内网完全畅通;
终端设备机房采用统一规划,按需配置,在不影响日常生产的情况下部署切换至核心万兆,千兆到终端的星行拓扑;
主要办公区域及需要移动扫码区域实现无死角、无缝漫游wifi覆盖;
同样通过云端部署SD-WAN服务器(国外服务商),多线路接入确保稳定;连接各海外分部,国内未直接涉及海外业务但需要查看及沟通的终端通过部门授权审批,可访问海外业务网络;
跨境电商及海外直播业务部门,具体内容继续由国内制作,由海外分部发布,后续运营依然由国内制作,完全规避各平台对大陆IP的封锁,同时解决海外专线的费用、网络受限、网络不稳定、也解决了多平台、多账号风险等的实际问题;
软件架构:
原ERP,OA,CRM,供应链,生产管理、绩效考核系统等多套系统使用saas平台统一融合,部署到云端;
通过统一人、事、物的简单基础信息的收集统计,集成各个生产、管理的细分流程的所有节点及流程,形成全新一套企业综合管理系统;
重新根据用户类别配置登录管理操作页面,高度融合终端用户业务流程,并且实现操作人员的任意变化均不对业务流程形成影响;
并且在对业务调整,新业务的拓展,新生产线或者销售模式都能起到快速部署实现的目的;
数据安全与存储
原各系统服务器迁移至云端后,空余服务器折价出售给ITACME,ITACME通过有限改造成各部门的存储服务,存放各部门常需使用的一些文件;
针对于市场战略、产品研发、生产工艺、技术参数、材料采购、产品定价、薪酬福利等核心关键数据均存储在云端,数据丢失的可能性几乎为0;
在数据保密方面,对数据库及策略做加密、分层权限管理,终端用户根据实际情况划分权限,实现专业人员只能获取相关专业内容,相关层级只能获取到相关层级的内容数据,而且绝大多数人员都无法连接到数据库,只能根据相关登录角色的层级获取到经过相关规则授权的相应数据;同时作为运维方的itacme也是如此,能直接连接网络的可能有操作系统的相关访问权限,但肯定没有数据库访问权限,能访问数据库的也没有相关网络访问权限,需要多方交叉授权后才可以对机密数据访问;
安全防范系统
一般意义上的安防系统就是门禁、监控、入侵检测报警系统;
在这里几乎不设置门禁系统,只有少数办公室及一些领导办公室配置门禁系统,
在生产区、(原材料、半成品、成品)仓储域及出入口部署视频监控系统;
这里还在以上区域部署环境检测系统,主要密闭空间中包括PM2.5、甲醛、氯、氨、硫化物等50多种有害或可燃气体进行监测;各路传感器每周都需要巡检一次;
终端设备
电脑、打印机等终端设备全部折价由ITACME回收,整改完毕后,根据终端需求配置不同的终端设备;
耗材类统一又ITACME提供;
2) 服务承诺
责任与担当,我们以安全第一,提升效率与降低成本,就是我们的使命;
明码标价:
对于设备及子系统的租赁费用,分门别类,标注固定单价;
对于耗材及易耗品,均以合同日某平台价格为准;
对于运维的费用,按品类分别定价;
合同周期内,原则上合同内定价不做调整,如有特殊情况,需要降价或者涨价,需要双方沟通确认后下个月再生效;
运维流程中,合同内及新增需求,产生的各种交通运输,差旅住宿费用均由我方承担;(因甲方临时需求产生的设备运输费用由甲方承担)
响应时间:
接到用户报修或者新需求的诉求信息后,我们是即时响应;
沟通了解后半小时内给用户端作出明确的答复;(包括但不限于解决的时间,方式方法,解决方案的完成时间)
新需求的完成周期:
针对新需求的内容,如是合同内原有内容,根据实际需求在1-7天内完成;
对于工程建设类的需求,直接安装用户提供的进度表完成;
对于软件开发类及其他无法明确的需求,根据项目不同,了解具体后另行商议;
故障修复的周期:
设备类故障(含云端),不管重要程度,任何原因,不超过3天完成;
对于网络故障,接到报修,次日上班前处理完成;
设备故障,评估后认为48小时内无法修复(某些硬件保修周期长),直接提供备机使用;
故障带来的损失判定规则:
承担;
对于数在约定周期内无法完成服务承诺,可能给用户端带来损失,
故障期内,不收取任何费用;
故障期内,不可抗力(比如运营商问题导致宽带中断)因素导致的损失双方各自承担一半;
故障期内,因各人造成的,由各人承担,客户方员工造成由客户承担,我方员工造成由我方据意外丢失,存储端由我方全额承担,终端电脑由个人承担;
数据泄密判定规则:
我们能做到的,只能是对设备、文件的权限规则定制,具体是否泄密无法控制,但是对文件的操作记录我们能逐一记录;
我们只负责在既定的规则下,创建用户登录、访问、目录、文件的读写权限,并在创建之初提供专业性建议及意见;
我方操作人员,都不具备存储中用户数据的读取权限;
3) 人员保障
各地现场都安排客户经理安排实施当地运维事宜;
远端提供各细分专业的技术支持,给当地技术人员无法处理的问题提供帮助;
人员配置:
指派一名客户经理负责该客户所有事宜统筹;
抽调不低于20名经验丰富技术、开发人员对各个部门及相关人员实施走访调研;
人员的备份:
客户经理不直接参与日常事务,与其他客户经理的区别就是服务的对象不一,手头掌握各种登录地址,账户密码信息,后台负责定期/不定期更换,确保相关信息安全,相关变更记录是有后台系统实时随机生成,根据用户安全级别的要求,新密码随时可能自动生成,并且变更后,均有记录,客户经理完全可以随时更换;
业务负责人,直接负责日常事务,与岗位随时可能调动,但是工作内容、流程都是一致,后台的图纸等相关公开数据,只要开通某客户的权限,随时可以查看配置信息及往记录,也是完全可以替代的。
后端技术支持,我们拥有庞大的技术团队以及过往记录自动生成知识库,业务负责人,可以根据自己经验和技术积累,也可以在知识库查找,还可以与后台技术支持联系,最后还可以上网0查资料,还可以咨询厂商,后端技术支持的方式,只是提升用户端故障恢复效率的手段之一。
施工现场负责人的备份,长期都有各种项目在施工中,只有人员走不开的困扰,但并无可能造成施工进度或者施工工艺、品质上的错误发生,因为我们自己的施工流程中,每道工序都需要验收,并有详细的表格、图文、视频存档;
4) 租赁实施
网络设备
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统一品牌设备,统一部署;核心万兆,终端千兆接入;
尽可能利用现有可用设备,同时对可能故障设备及关键核心设备提供现场备机;
机房其他配套设备
重新评估机房配套的配电、UPS、接地、环境温湿度、电缆敷设、整理标记等的相关材料、工艺、对不符合要求的部分做整改;
终端电脑
根据终端职能及相关使用要求配置全新设备,以租赁形式结算;
旧设备在3年内购置且还能正常使用的设备,以ITACME回收后,再租赁形式部署,结算扣除相应租赁及运维费用;
5) 结果现状
经过长达1年的调研开发测试,新管理平台上线后,企业的各种生产经营管理完全切换至正常流程,减少很大部分纸质文档传输,各种审批流程直接线上即可完成,随时随地都可以发起会议、加入会议,;
海外访问及互访的问题完美解决,卡顿、断线、无法连接等情况再未出现;
终端用户的体验是跨纬度的,设备性能优异,软件优化部署合理,各类问题都在1个电话处理完毕,各种硬件故障都在48小时内处理完成,并且随时都有备机使用。
6) 效率对比
安全稳定高效的IT系统,给终端用户带来效率的大幅提升,管理层也无需在此类问题上纠结这个问题找哪个人去能快点,找哪个供应商能便宜点,这个配件找谁买,那个系统找谁来看看,这批电脑找谁买的困扰;更无需担心采购、工程建设款不断增加带来的烦恼,点开相应报表,随时可以查看年度预算、年月日相关消耗情况、故障报修、维修进度、维修结果、花费时间,费用等相关,ITACME一站式解决IT所有问题;
7) 成本对比
缩减60%以上的人员费用支出;
0成本使用上每个终端都流畅的设备组合;
综合IT成本降低50%以上;
8) 总结点评
IT运维从业人员都想知道自己值多少钱,收获的工资是否和自己价值相当,事实上大多数时候这个数值是肯定匹配不上的;
付出相应资金能购买到相应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是所有人期望的,但大多数时候,因为价值观的差异,认知及专业技术水平的差距,沟通对象的可信程度,职业平台的限制,期望变成失望才是常态;
在固有思维模式里对事物判定,得到的结果也原来不会有太大差异。
首次如此大规模裁撤同行的做法是第一次,但是在事实数据面前证明,你创造的价值,是能对自身价值提升的最好工具。